025-52816006
邮 箱:328750080@qq.com
手 机:13917802777
电 话:025-52816006
地 址: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50号4幢611室
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倾力打造的一场全民文化盛会《CMG全民阅读盛典》,汇聚百位跨界推荐人,以光影为笔、以舞台为纸,重构了阅读在当下的公共表达方式。从讲述到诠释,从视觉到听觉,它让书籍真正“飞”进人心,也让阅读超越个体体验,成为跨越职业、年龄与时代的精神连接。
真正的“全民阅读”,并不止步于书目覆盖面,更在于读者群像的广泛多元。本届盛典以开放的姿态邀请不同年龄、身份、职业的读书者登台,让每一位讲述者在文字中找到自己,讲出真实生命的精神线索。正如主持人所说:“阅读不是为了成为某种人,而是为了找到真实的自己。”
梁晓声以《人世间》的精神回应《母亲》一文;萨日娜深情朗读唤醒对母亲的时代记忆;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则带来《北京中轴线的故事》,分享他如何在阅读中完成“文化守护人”的精神传承。
考古学家王巍以《源来如此: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》讲述“地书”的文明密码;康震老师则凭“康氏画图”的现场互动让《苏东坡传》从文本延伸到形象;《觉醒年代》主演侯京健借《毛泽东传》分享了他饰演17次主席的感悟;编剧龙平平更是在现场讲述了名著《三国演义》如何成为他创作灵魂的“底本”。这一刻,专业、艺术、情感、知识相互激荡,也共同回答了一个问题:书籍,如何成就今天的我们。
《CMG全民阅读盛典》的独特之处,在于它并不止步于讲书,而是主动引入广播、影视、配音、动画、绘画等多种媒介形式,让书籍的“内容力量”以“视听表达”重回大众视野。导演团队有意识地打破“纸质书”与“新媒介”之间的隔阂,使“听书”“画书”“演书”成为等值的文化参与方式,从而激活不同年龄群体对阅读的共鸣感和参与度。
“郑晶姐姐”用《小喇叭》与孩子共唱童谣;《长篇连播》的编辑叶咏梅与播讲者李野墨同台回忆“抢发”路遥手稿的珍贵经历;“李白配音”凌振赫以电影《长安三万里》原声再现盛唐风骨。
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中“申小豹”的配音演员王智行用自己在《布鲁克林有棵树》中对配音与情感的理解,诠释了什么是“文字的温度可以揉进声音”;黄会林与黄有之跨越80岁的师生搭档,则以《电影里的中国精神》配以钢琴即兴演奏,将文艺的力量推向高潮。他们共同证明,声音并未从旧媒介中退场,而是成为新一代阅读方式的情感入口。
节目中展现的每一本书,都不仅仅是内容的传达,更是讲述者心灵与现实之间的一道桥。阅读最终通向的,是一个人最深处的内在成长。《CMG全民阅读盛典》中不少嘉宾都选择了自己生命中那本“划时代”的书,从中找到支撑自我、穿越困境的精神之源。
耿玉琨老师带着她与丈夫赵以雄五十年走丝路的画作登台,一句“我这没牙的脸,也是一部书”令人动容;游泳运动员孙杨讲述了自己在低谷时与《老人与海》的相逢,“人可以被毁灭,但不能被打败”,不仅是海明威对圣地亚哥的形容,也像极了他重返赛道的精神写照。
范雨素则用“一半做家政工、一半写作”的方式写下了《久别重逢》,文字是她在现实缝隙中抵抗平庸生活的武器;小林用《小窗幽记》讲述传统智慧中的当代表达。在信息爆炸、注意力碎片化的当下,《CMG全民阅读盛典》用文学、艺术与真诚,将“读书”重新种入人心,唤起大众对“精神耕耘”的认同感和参与感。
《CMG全民阅读盛典》打破了传统“讲书+采访”的窠臼,以高度影像化、仪式化的舞台语言,将一场“全民阅读”的精神倡议,转译为全民可见、可感、可参与的文化现场。节目构建起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机制,嘉宾将分享的书籍插入舞台两侧的书架,书本随即“飞入”背后巨大的LED屏书单,这一创新性的形式设计在光影跃动中完成书与人的仪式性精神对接。
除此以外,本届盛典还特别设置了“总台全民阅读盛典年度推荐书单”,以短片形式集中呈现百位各界名家的荐书片段,涵盖文学、历史、科技、艺术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成为全民阅读版图中极具标志意义的一笔文化贡献。
《CMG全民阅读盛典》不仅仅是一档节目,它也是一座桥梁让知识走向生活,让阅读照亮人心。它告诉我们,书不在远方,就在我们的每一刻静默和发问之中。当书页翻动,光就来了。
Copyright © 2025 九游(南京)娱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2022015555号-1